第631章 不供一神
('\n\t只要再拖十日,秦国舆论再压上一波,边军再动一次手,他就能以“局势难料、请命议和”为由,主动与赈民司接洽。<br /><br />这样,不是投敌,是“因民请命”。<br /><br />不光可保性命,还能带兵易主,摇身一变成秦王亲将。<br /><br />而就在贺谦安排信使之际,南岭山林之外,十数人悄然活动。<br /><br />这是一队由魔影亲自指挥的特遣小组,全部换上草原骑兵装束,行踪如鬼,目标明确。<br /><br />他们今夜的任务,不是杀人,而是“挑事”。<br /><br />午夜时分,一声尖啸响起,通江军营东侧边哨起火。<br /><br />守军大乱,号角长鸣。<br /><br />贺谦冲出大帐,披甲登马,带人直奔火场,结果刚到一半,南边仓储营地又冒出黑烟。<br /><br />两侧连环混乱,一夜之间七处警报接连响起。<br /><br />敌军从未现身,却杀声不绝,草原图腾被人挂在粮仓门口,火光之中,营兵大乱。<br /><br />这一夜,通江大营乱成一团,整顿至天亮,清点兵卒,失踪三十七人,死者八人,全是互相踩踏而死。<br /><br />南越王在王都得到消息时,脸色青得如同死人。<br /><br />他震怒,下旨斩杀营中三名偏将泄愤,但没能挽回局面。<br /><br />反而令其他将领人人自危,纷纷上表请求调防,有的更干脆装病告假,请辞职务,返回封地。<br /><br />与此同时,秦国赈民司动作频频。<br /><br />消息放出,说“南越边军惊扰百姓,妄图清洗赈民难户”:“营中将领欲反抗朝命,筹谋归顺秦王府,故而被王都密旨镇压”:“目前南越兵中已有人暗中与秦王府往来,随时可能倒戈”。<br /><br />这些话是真是假,无人关心。<br /><br />人们关心的是:是不是可以趁现在,投奔秦国。<br /><br />不需打仗,不需起兵,只要走过那面“赈”字旗,就有饭吃、有地住、有命活。<br /><br />局势一变再变。<br /><br />南越边地多个小城开始出现赈民司驻点,部分地方直接默许他们设棚布粮。<br /><br />赈民司带着秦王府文书、封令、法条,光明正大地进城,接人、安人,连同地方军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br /><br />到了第六日,赈民司主动邀请通江军中几位中层将官“入境观营”。<br /><br />这些人原本拒绝,但不知是谁第一个答应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也随行了。<br /><br />他们到了秦国营地,看到的是铁律、清账、军粮整洁、军营肃然,战兵如山,令行禁止。<br /><br />他们回来之后,开始沉默。<br /><br />又过了两日,这几人齐齐请病,借机离营,各自返回本郡。<br /><br />他们并未回王都,而是回了家族。<br /><br />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家主议事,说秦王若愿赐籍,他们愿意带兵易旗。<br /><br />秦王府接到消息后,赈民司立即编列名单,按家族情况分别设立接纳等级。<br /><br />秦浩在王都收到了这批名单,看完之后,只说一句话:<br /><br />“通江之地,已可纳!”<br /><br />“从此,南越东南,不属其王!”<br /><br />与此同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时,张青松上奏,请求设立“南越安抚总署”,以赈民司为本部,设副署三处,由秦国派监察官主理,接受南越投诚家族的调拨事宜,统一管理民籍、兵籍、粮册。<br /><br />秦浩批准。<br /><br />赵应天提出,抽调部分东风军团精兵,由赈民司改编为“南巡镇抚军”,统一训练,作为未来南疆秩序稳定力量。<br /><br />秦浩批准。<br /><br />香妃主动请命,整合边境流言渠道,设“外务宣司”,由她调度人手,控制南方坊市、说书、商队、青楼、码头、书肆等地舆论,扩大秦国影响。<br /><br />秦浩批准。<br /><br />在这场没有一兵一卒直接对垒的“战争”中,南越一寸寸地崩解,而秦王府一纸一令一命一策,便吞下了半个边境。<br /><br />无声无息,深入骨髓。<br /><br />南越王宫,密阁之内,气氛凝滞得像一潭死水。<br /><br />一盏灯燃了整夜,蜡泪流满玉盘,未曾有人更换。<br /><br />南越王披着朝服坐在中堂,不动不语。<br /><br />他面前堆着十几份奏折,最上面那一份,是通江通报急件。<br /><br />“军中乱象已成,副将失踪,监军避嫌,粮道未通,哗变将临!”<br /><br />短短十七字,字字如刀。<br /><br />南越王双手紧握,关节发白。<br /><br />他不是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他是装不懂。<br /><br />只要他不承认边军哗变,那这事就不算发生。<br /><br />只要他不下旨追责,那这事还有回转余地。<br /><br />但他心里明白,通江已经不是他的了。<br /><br />他曾命四万兵马去震慑秦国,如今只收回来一纸哑火的奏章。<br /><br />那些将官回去不是请命,而是回家。<br /><br />他连谁归顺了谁还没弄清楚,就被生生剜掉一块地。<br /><br />而王都朝堂,更是沉得如同坟墓。<br /><br />两位重臣病倒,一位辞官归田,原本主战的一群人全都闭口不言。<br /><br />主和派蠢蠢欲动,却一个都不敢站出来。<br /><br />他们不是怕他,他们是怕动了自己背后的山头。<br /><br />现在的南越,不是一个王的朝廷,而是一群势力勉强维系的外壳。<br /><br />王已经无法决定什么,权力已经碎成齑粉。<br /><br />这时候,外头传来通报。<br /><br />“王上,赈民司设于东岭郡外第三接待所,今日登记满员。<br /><br />南部六家世族已由长子领人前往投籍,宣称自此奉秦令治家!”<br /><br />“丹林、曲河、苍风三县郡守上书请调,理由为‘不熟边事、恐有失守’,皆未赴任!”<br /><br />“丹江关前,商旅流通明显增加,其中部分入秦商队带回消息称:秦国将在赈民司旁设‘供职堂’,收纳南越流官,予以编制待遇、安排闲职,月奉二十两起!”<br /><br />南越王听完,没有说话。<br /><br />他只是缓缓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头庭院中被风吹落的宫花。<br /><br />他忽然明白了。<br /><br />这不是被打败了,也不是输在兵上、谋上,而是输了时代。<br /><br />他在扮演国王,秦浩在写天下。<br /><br />他把将军当工具,秦浩却把百姓、世家、流官、边吏、商贾、文人全都收成一张网。<br /><br />南越的将军还在考虑调兵布阵的时候,秦王府已经给流民发了户口,给士绅发了封地,给豪族发了令册,连逃出来的下层吏员都已经在秦国挂了官职。<br /><br />他把天下当疆土,秦浩把天下当人心。<br /><br />一个还在守城,一个已经收民。<br /><br />输了。<br /><br />彻底输了。<br /><br />但他不能认。<br /><br />他认了,南越朝代就完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