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看似铁板一块,实则虚张声势,欺软怕硬,一盘散沙
('\n\t没有人想得到,刘邦竟然一言不合便直接动手杀人。<br /><br />甚至那颗人头在地上滚了好几圈之后,才逐渐有人反应过来。<br /><br />“你,你怎么敢杀人?”<br /><br />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指着刘邦结结巴巴的质问。<br /><br />对于他的问题,给予回答的依旧是剑。<br /><br />剑光闪过,他指着刘邦的那只手应声掉落。<br /><br />“少用你那脏手指着乃公,你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质问乃公?”<br /><br />“剩下的人,尔等既然不珍惜最后的机会,那往后便走着瞧吧,看看你们跟着一帮畜生,能跟出个什么结果来!”<br /><br />说罢,刘邦转身就走。<br /><br />一步,两步,三步……<br /><br />七步不到,他便听到身后有动静传出。<br /><br />“小人愿意追随大人,抵抗鞑子!”<br /><br />“末将也愿!”<br /><br />“我们的家人都在关内,只要有机会,又如何会愿意眼睁睁看着鞑子入关呢。”<br /><br />“从前无望,我等只能随波逐流,今大人既然这般笃定,我等自然愿意尽绵薄之力!”<br /><br />“若有的选,我们又怎会做这般怯懦的选择呢。”<br /><br />“只要能阻止鞑子破关而入主中原,任凭大人差遣!”<br /><br />目的达成。<br /><br />从一开始刘邦就想过,一味的怀柔,感动不了这些人中的畜生,也取信不了那部分愿意镇守边关之人。<br /><br />毕竟古往今来能够镇守边关的,无一不是绝对的强硬派。<br /><br />唯有先怀柔,再展现雷霆手段,才能真正的取信于那些人,让他们相信自己。<br /><br />“在不久的将来,诸位应该会很庆幸今日站了出来。”<br /><br />“这是尔等建功立业,封侯拜将的最好机会!”<br /><br />“做出这个选择,你们不会后悔。”<br /><br />“随我来,让那些鞑子知道,犯我中原者,虽远必诛!”<br /><br />“至于剩下的人,你们好自为之。”<br /><br />哪怕眼下站出来的人只有不到五千,他也不再有丝毫的拖泥带水。<br /><br />仿佛来这真的就不是被逼无奈,而是来主动赐予他们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br /><br />现在选择的机会已经结束,便不再多做哪怕半分无用的劝说。<br /><br />这般的果决,也让不少人有了片刻的愣神。<br /><br />在他们眼中,刘邦今日就是来劝降的,而方才站出来的那些人,则就是投降者。<br /><br />可这般短短的几句话之后,便转身就走。<br /><br />又好像跟寻常人的劝降方式不尽相同。<br /><br />难道不该许以重利,耐心劝说,然后他们再反复拉扯吗?<br /><br />怎么连拉扯的机会都没有。<br /><br />拔剑,杀人,转身就走。<br /><br />看上去不像是来劝降的,反而更像是来挑衅的!<br /><br />“你怎敢如此!”<br /><br />“怎敢这般的嘲讽我等,还敢杀我们的兄弟!”<br /><br />“你未免也太不将我等放在眼中了!”<br /><br />眼见刘邦走的头也不回,并且数千人就要跟着他离去,终于又有人坐不住了。<br /><br />他不知道刘邦的话究竟有几分是真,究竟有几分的把握能挡住满清。<br /><br />但无论如何,他也不希望刘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邦就这么走了。<br /><br />至少也要将这条件给谈的明白,只要条件足够丰厚,他也未必不能愿意!<br /><br />毕竟吴三桂都已经落入了刘邦的手里,想要选择两头下注的聪明人不多,却也不少!<br /><br />可惜他们不了解现在的状况,也不懂刘邦。<br /><br />说出这番话的本意,是想让刘邦留下来,与他们好生谈谈条件。<br /><br />可刘邦给出的回应,却只是默默的抬了抬手,手掌并做铡刀状,后又狠狠斩下。<br /><br />大部分人都还没看明白这手势的意思之时,一支箭矢早已经洞穿方才说话之人的咽喉。<br /><br />“方才乃公都已经说过了,那就已经是最后通牒。”<br /><br />“在那之后的现在,挑衅者死,挑拨者死,密谋掀起动乱者死,但凡有丝毫让乃公看着不顺眼的举动者,死!”<br /><br />“不想死,想多活一段时间,那就给乃公乖乖的在这站着,不要有丝毫其他多余的动作。”<br /><br />“明白吗?”<br /><br />一瞬间,又是一阵的骚乱。<br /><br />眼见场面就要失控,甚至方才倒戈的人,以及负责看守此处的兵马都不由得心惊胆战之时,刘邦却满脸的毫不在意。<br /><br />他是真的不在意。<br /><br />因为他笃定,自己对这些人没有看错。<br /><br />看似铁板一块,实则虚张声势,欺软怕硬,一盘散沙。<br /><br />失控?<br /><br />他们最大的失控,就是方才的那一阵骚乱!<br /><br />对此,他甚至连头都懒得回。<br /><br />又走了几步,等身后的动静平息下来,刘邦忽然转头不屑的笑笑。<br /><br />“你们之中若是真有人敢冲乃公举刀,乃公兴许还能高看一眼。”<br /><br />“这般的怯懦,仅剩的些许勇气都用以欺负自己人,杀良冒功了是吧?”<br /><br />“一帮窝囊废,若朱元璋他九泉之下看到大明王朝最后镇守边关的竟然是你们这样的废物,真不知他该是如何的暴怒。”<br /><br />……<br /><br />天幕外。<br /><br />老朱:“……”<br /><br />他现在有点想说,自己已经不想过多的纠结这一点了。<br /><br />但想了想,这话终究还是没说出口。<br /><br />毕竟说出来,就好像是彻底不要脸了一般。<br /><br />“老朱未必有多暴怒,但能看出来,父皇是真的有些生气了。”<br /><br />“若换做寻常时候的他,应该有更加协调的手段来拉拢更多偏向中立的人,可不知为何,他并没有那么做。”<br /><br />“也可能是在他看来,在镇守边关这件事上,中立就等同于背叛!”<br /><br />抗敌不坚决,就等于坚决不抗敌!<br /><br />刘恒了解自己的父皇。<br /><br />不管是性格,还是能力。<br /><br />并非盲目自信,而是基于从前刘邦的表现来看,就应该有更多,更合适的手段,去拉拢更多的人。<br /><br />可他没有这么做。<br /><br />由此可见他对这些不作为的边军,是真的十分不满。<br /><br />作为平西伯的吴三桂,为什么有投降清军的底气,并且能够以边军作为筹码去跟多尔衮谈条件?<br /><br />他至少试探了数次,确定了绝大部分人都愿意追随他投降,这才敢真正的做出决定。<br /><br />至少在那个时候,这些人之中的绝大部分,应该都是表达过自己愿意当满清走狗的意思。<br /><br />而对于那些错失了最后一次机会的人,刘邦默默的在心中给他们定了死罪。<br /><br />无论关内群雄逐鹿如何争霸,无论关内兵马如何倒戈,他都觉得理所应当。<br /><br />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br /><br />但是唯独边军的立场,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br /><br />他们所代表的不仅是王朝,还有整个中原的底线!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