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院试的考官又叫“帘官”,根据职能不同,分为“内帘官”和“外帘官”。考场内的主考和同考是“内帘官”,负责考场外的监临、提调、监视、弥封、誊录等,则称之为“外帘官”。<br /><br />今年院试的内帘官,学政素之问是主考,另有六名同考,同考的身份选择,通常是儒官、家居进士、教官或者休致官员等。他们主要负责出题、阅卷以及综合评定考生名次。<br /><br />因此想在院试中押题,难度则更上一层楼<br /><br />主考官加同考共七人,出题谁说了算,出什么题,全都不可估测。<br /><br />不过院试比起县试府试来说,考的内容要少一些。<br /><br />院试考两场,考试时间也很短,通常两天之内就能完成。<br /><br />秦扶清检查通关后,就会临时分到考场编号,拿着木牌找对应的号舍。排号的原则是随机分配,这也是为了避免考生提前串通作弊。<br /><br />这次他的运气不错,号舍像是新建没几年的,比老号舍要宽敞一些,离茅房近,但又不会近到闻臭味。<br /><br />秦扶清很满意,这是好的开始。<br /><br />从在考场外等待,到顺利找到号舍坐下,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br /><br />此时天已经亮了,秦扶清也得以看清附近号舍的考生,他左右两边的人年纪都比他要大,左边那个年轻些,三十来岁,右边那个已经两鬓斑白,弯腰驼背了。<br /><br />院试的录取率并不算高,有些县三年可能才出十几个秀才,可每年参加院试的人,起码有一两百人。<br /><br />换算下来,院试的录取率在百分之十左右。<br /><br />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考上秀才,从秀才再考举人、考进士,又要刷下多少人呢?<br /><br />如此想来,科举比后世的高考还要残酷一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将功成万骨枯。<br /><br />秦扶清默默把号舍收拾好,把自己要用的笔墨砚拿出来备用,其他东西放入考篮。<br /><br />来考场之前他已经吃过早饭,就不必现在动用干粮。<br /><br />待到全部考生入场,坐定,外帘官巡视检查,再次确认学子的考生信息,做保的廪生认保之后,才开始发考卷。<br /><br />考卷单独一份卷起来,用红线绑紧。加上一张草纸,一张答题纸,也是薄薄一份。<br /><br />秦扶清解开红绳,将其放入考篮。答完卷后,还要用这红绳重新将考卷封起。<br /><br />随后他展开试卷,开始查看考题。<br /><br />院试第一场考试,有四道题。<br /><br />分别是四书文、五经文、论、策各一篇。<br /><br />从院试开始,就很少有考诗词创作了。<br /><br />这也是科举重心的体现。科举主要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治理政务的人才,更加侧重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治国理政的见解,以及行文的逻辑和规范。<br /><br />诗词虽然能够展现考生才华,可在治国安邦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判断诗词的好坏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相对不公平。<br /><br />如此一来,诗词创作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就逐渐退出科举的历史舞台重心。<br /><br />秦扶清活动活动手腕,算热身。没有诗词题,就意味着要写很多字……<br /><br />他先看第一道四书题:“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br /><br />这道题目出自于《中庸》,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会谨慎警惕,在无人听到的地方也会格外戒惧。因为不好的念头会在隐晦之处和细微之时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才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防微杜渐。<br /><br />从字面意思来看,强调君子慎独,论的是“君子”,考题很简单,四书只有四本书,加起来也才几万字,凡是能考院试的,估计没几个解不出来这一题的。<br /><br />而且这一题,有着非常明显的素之问的风格。<br /><br />科举从隋唐开始,到如今,全国那么多县,考一场又一场,四书就那么多字,选什么句子都该考过。为了提升难度,很多考官都会截取两句不同的句子放一起,这叫截搭,如此一来,四书题变得千奇百怪,花样百出,解题也相应变难。<br /><br />这样一看,素之问的出题风格真是良心送分题。<br /><br />以秦扶清的功底,解这样的题得心应手。他磨好墨,没有在草纸上浪费时间,院试只有两天,中午就要放第二道题了。<br /><br />先在心里打好草稿,待胸有成竹后,秦扶清这才落笔书写,如行云流水一般,一篇四书文解题,不得少于三百字,答题卷上用红线做封,不得超过这条线。<br /><br />秦扶清深谙适可而止的道理,既没有太深入发散,非要找出此题别的深意,也没有完全落于俗套。论做君子,秦扶清可谓是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毕竟还没挨过阴暗的毒打,足够理想主义,写起要做什么样的君子,更是得心应手。<br /><br />洋洋洒洒写了六百多字,秦扶清满意收手。<br /><br />待墨干后,才用镇纸压好,以免墨渍晕染,影响考试结果。<br /><br />答完题,他撑着下巴小憩片刻。考场是安静的,可又算不上鸦雀无声,偶尔能听见有人低声自言自语,又或是翻卷纸,还有人惊呼,八成是把墨弄染了。<br /><br />这一切都和秦扶清无关。<br /><br />待到晌午,开始放第二道五经题。<br /><br />题目为:“汤武革命,稽于众。”<br /><br />看清这道题,秦扶清哑然失笑,这道五经题就是明显的截搭题。<br /><br />前半句出于《周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br /><br />后半句则出自《尚书》:“稽于众,舍己从人。”<br /><br />前者的意思是说商汤周武推翻暴虐的夏桀而建立商周,是顺应天意民心的结果。<br /><br />后者的意思为凡事都要考察群众的意见,放弃自己不正确的意见,听从正确的意见。<br /><br />这二者虽然出自不同,可都表达了争取民心的重要性。<br /><br />秦扶清笑,则是因为把革命和群众放一起,让他想起某种思想。<br /><br />稍微一思考,秦扶清便想出解题思路。以常人的脑回路来说,解这道题可能会很简单,可秦扶清平时关心朝政之事,只要了解朝廷的动向,便能明白,这道题的目的旨在歌功颂德。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绝世神皇

佚名

太后风流:儿臣这孝心不要也罢

妖刀

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

欢颜 。

疯狂农民工

佚名

综影视:拯救意难平男二们

小毛驴略略略

豪婿更新

韩三千苏迎夏
合作伙伴